本站訊 學校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始終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生命線,深入實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改革,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強化組織力、突出引導力、彰顯浸潤力、凝聚協同力”的思政育人實踐,奮力答好“教育強國,師大何為”的時代命題。
一、強化組織力,構建“一體化”“大思政”育人格局

校黨委書記為“旗幟班”講授首場思政課
學校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組織領導、增強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統籌構建黨委管總、思政工作委員會負責、各級黨組織齊抓共管的學生思政工作格局。制定下發《新形勢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細化390項任務,全面統籌“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將思政工作融入辦學治校各領域、人才培養全環節。大力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不斷煥發傳承40年的“德育一體化”育人機制活力,探索完善課上課下、工作隊伍、項目育人、線上線下、校內校外“五個一體化”育人體系,連續六年在天津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
二、突出引導力,實現育人陣地互聯互通

鎖定開學季、畢業季等重要育人節點,加強典禮儀式教育
學生工作緊密對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推動學生思政工作主渠道與主陣地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學工部聯動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翻轉、沉浸、實景”等“行走課堂”形式,共同打造“吸睛、解渴、釋惑”的思政實踐教學。定期組織學生代表參加思政課集體備課和課程思政教改研討,以學生的主體視角推動思政教育內容供給側改革,匯總青年人所思所想中“有普遍性”“有話題感”“有論戰度”的聚焦點,例如“中美關系”“直播間經濟和網紅現象”“內卷化和躺平文化”等,形成帶著“學情溫度”的意見和建議,助力第一課堂充分釋放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力度、效度”含金量。對接“Z世代”特點深耕網絡思政,推動主流思想引領線上線下聯動發力、同頻共鳴。構建校院兩級網絡育人矩陣,重點建設“天津師范大學”“繼之青年”“天師學工”等微信公眾號,打造網絡“紅課”學習平臺和“為你讀經典”思政微課堂。學校獲評天津市思政新媒體建設示范校,編撰的《大學生網絡思政工作研究與實踐》入選教育部高校德育成果文庫。“繼之青年”入列全國首批高校思政類公眾號重點建設名單。對接學生成長成才需求,推動學生管理服務精準實效、育心賦能。逐步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率先探索安全教育綜合育人模式,在全校自然班設立學生安全委員843名,織密學生安全工作網格;建立紓困解難、扶志助能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完善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心理健康工作體系,“‘青’心伙伴”心理委員朋輩引領計劃作為天津市高校唯一入選教育部典型案例。

緊抓建黨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紀念日,舉辦升旗儀式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百年津聲玉振 青年善作善戰”示范性主題團日活動暨新發展團員入團儀式
三、彰顯浸潤力,打造育人品牌深耕細作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經典文藝作品傳頌暨天津師范大學大中小一體化主題思政課

校領導赴新疆看望慰問援疆支教師生
學校突出師范特質涵育,實施“攻堅提質”五大育人工程,打造特色品牌和精品項目。堅持擎旗鑄魂,營建品牌集群。打造黨建領航品牌,連續15年開展“創最佳黨日”,創辦學生黨員“旗幟班”,打造“旗聲嘹亮”系列微課百余講,廣泛組織“青年大學習”活動,組建“青年講師團”,開展“習近平與大學生在一起”等專題學習會3500余場;打造文化涵育品牌,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心、雙周音樂會、半月書畫展等一批文化陣地和誠信銀行、師大圓夢人、校園文化市集等特色活動,獲批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打造美育活動品牌,連續舉辦迎新晚會、十佳歌手大賽、紅舞鞋、畢業歌會等校園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師生在全國和市級大藝展中屢獲佳績,我校學生合唱團獲得第十一屆世界合唱比賽VP2組優勝獎。打造實踐育人品牌,融入社會“大課堂”,建設23個思政實踐育人示范基地,每年千余名學生分赴甘肅、新疆、四川、云南、貴州、雄安新區等地開展支教、實習實踐。建立“市、校、院”三級青馬工程培養體系,青馬學員分批次赴基層社區兼任團組織書記,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實現理想信念和政治工作本領雙提升。常態化組織1200余支團隊深入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涌現出“五大道上的實踐思政課”“四點半課堂”“大中小一體化思政美育實踐”等優秀項目得到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3支團隊獲評全國“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2個項目獲評全國優秀品牌項目,2023年獲評全國優秀組織單位。持續開展“我和我求學的城市”愛津留津系列活動700余場次,6萬余人次學生參與其中。打造志愿服務品牌,組織動員青年主動對接國計民生所需,160余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分赴全國14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基層一線,圍繞鄉村教育、服務鄉村建設等領域開展志愿服務,我校連續四年獲評團中央績效考核優秀等次高校項目辦;組織1000余名志愿者參與團中央服務聯合國機構項目、新領軍者年會、世界智能大會等大型展賽會志愿服務,助力國家社會大局發展。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創造活力。率先改革貫穿四年的就業指導課程,實現就業指導全程化,課程獲批2024年天津市高校就業創業金課。大力加強眾創空間建設,孵化學生企業40余家,眾創空間績效考核連續多年獲得A級評價。開設就業賦能“微專業”課堂,舉辦“津門名企行”“招聘大篷車”,加強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學生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取得國賽銀獎1項、市賽1金3銀1銅的佳績。學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穩中向好,2024年落實率89.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名學生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8名學生獲評天津市大學生年度人物、天津市自強自立年度人物,學生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斬獲金獎2次,在各類國家級、省市級學科競賽、“挑戰杯”、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世界大學生智力運動會等賽事中獲獎百余項。

持續深入開展“我和我求學的城市”主題教育活動

“津瑤相望”民族團結實踐團獲評2023年“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四、凝聚協同力,推進育人隊伍共融共促
學校緊抓思政隊伍建設,培優“青春領路人”。實施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科研助力、博培支持、實務訓練、崗位鍛煉和素質拓展“五項計劃”,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匯聚育人合力,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黨政管理干部、專業教師、關工委老同志、優秀校友的育人優勢,用專兼職隊伍的相輔相成切實推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提升。近年來,市教委在學校落戶天津市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與研究中心、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工作隊伍一體化培訓中心、天津市輔導員培訓基地等平臺,獲批3個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工作室、資助育人研究工作室。1名輔導員獲評“最美高校輔導員”及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隊伍建設項目、高校網絡教育名師培育支持計劃,2人獲評“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1人主持項目獲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1人獲評天津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獲評天津市十佳輔導員。輔導員隊伍先后獲批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工作專題項目39項,天津市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精彩一課”視頻公開課大賽獲獎17項,在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論文評選獲獎4項,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疑難問題解答征集活動獲獎14項,天津市高校輔導員工作優秀案例評選中獲獎17項。
供稿:黨委學工部、校團委
編輯: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