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譚晉鈺)9月23日至27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與天津大學共同主辦,天津師范大學協辦的第十八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在天津社會山國際會議中心成功召開。本屆會議以“汲取雙碳之能,賦稟新質之光”為主題,來自國內外3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140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津門,共襄學術盛會。
9月24日上午,開幕式由大會主席、天津師范大學校長鞏金龍教授主持。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代表學校致歡迎辭,對與會專家表示熱烈歡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梁媛、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建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鄒志剛教授和大會主席葉金花教授分別致辭,充分肯定了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并共同預祝大會取得豐碩成果,為會議順利召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次會議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做大會報告9個,圍繞“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主題,涵蓋前沿探索、機理剖析與實踐應用三大維度的前沿成果。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教授、中國科技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大阪大學Hiromi Yamashita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顏寧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王連洲教授、清華大學唐軍旺教授、福州大學王心晨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劉崗研究員圍繞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的全鏈條發展,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作了深入報告,并引發了熱烈討論。

9月25日至26日,會議特設11個主題鮮明的并行分會場。各會場議題聚焦,研討深入,為與會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臺。環境光催化分會聚焦大氣碳氟污染物降解與廢水深度凈化;光催化分解水專場接連刷新析氫活性紀錄;CO2還原分會場涵蓋甲烷、乙烯、乙醇等高值產物路徑;光催化合成論壇探討將塑料與生物質一步轉化為手性化學品的策略;表界面機理會場融合原位表征與超快光譜技術,實時捕捉電荷轉移過程;光電轉換分會場實現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的新突破;AI驅動光化學與光催化會場展示了研究范式的革新力量;青年論壇為博士后與研究生打造的專屬學術平臺。來自國內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92位博士后和研究生先后登臺,匯報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現場思維碰撞活躍,交流互動深入,充分展現了我國光化學與光催化領域后備人才的創新活力與深厚功底。本屆會議特設三大特色論壇:“光化學與光催化發展論壇”、“卓越期刊論壇”及“光化學與光催化女科學家論壇”。三大論壇分別聚焦于突破領域瓶頸與應對時代挑戰、推動高質量研究與卓越期刊發展以及關注女科學家的職業成長與事業家庭平衡等核心議題。論壇的設置引發了與會代表的廣泛共鳴和熱烈討論。
9月26日下午,本屆會議在隆重的閉幕式上順利落下帷幕,并舉行了優秀報告頒獎儀式。在閉幕式上,會議組委會特別嘉勉了在相關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的青年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若天研究員(時空分辨成像)、四川大學余達剛教授(CO?羧基化)、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章宇超研究員(原子轉移光電催化),充分展現了青年一代的創新活力與學術擔當。隨后,組委會為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福州大學、天津大學、倫敦大學等高校的優秀博士后與研究生頒發了“最佳口頭報告獎”及“最佳墻報獎”,并鼓勵他們在科研道路上再接再厲,勇攀高峰。
第十八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圓滿落下帷幕。本次會議系統展示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并成功搭建了一個多學科、多層次的交流平臺,有效促進了科研工作者之間的深度互動與合作。會議所凝聚的學術智慧與交流成果,將為我國光化學與光催化領域的協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同時也有力提升了天津大學在該領域的凝聚力與學術影響力。
照片由辦公室提供
編輯: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