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梁月)天津師范大學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號召,充分發揮學院在人工智能學科的專業優勢。自2025年3月14日起,學院組織學生科普講解志愿服務團走進天津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開展為期一學期的“AI智能”課后服務。課程內容涵蓋人工智能基礎知識、編程思維訓練、智能硬件應用等多個維度,采用項目化、大單元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軟件編程與硬件操作的協同教學,通過可視化編程軟件與智能硬件套件的配合使用,使抽象的人工智能概念具象化、可視化。通過每周固定課時的系統授課,不僅幫助小朋友們建立起對人工智能的基本認知,還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未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在首堂課上,志愿者們循循善誘,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孩子們思考,激發他們對人工智能的好奇心與探索熱情。小朋友們積極參與互動,踴躍表達自己對人工智能的見解,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課堂氛圍既歡樂又充滿智慧的碰撞。

志愿者們通過引導孩子們訓練圖像分類模型,讓他們親手參與模型訓練的全過程,并利用自己訓練的模型進行游戲互動,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學習機制。課程內容設計豐富多樣,涵蓋了數據類型的理解、圖像信息的采集、人工智能基礎知識以及實踐操作等多個環節,為孩子們提供了全面的學習體驗。志愿者們以近年來迅猛發展的人工智能為切入點,鼓勵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出他們心中的人工智能圖景。同時,課程巧妙融入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交融中感受新時代的文化魅力,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努力學習的志向。
在授課前,志愿者們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集中備課與試講,精心打磨課程的每一個細節。團隊成員結合自身專業知識,積極研討并優化教學內容,提出改進建議,確保課程既科學嚴謹又生動有趣。
下一步,學生科普講解志愿服務團將持續深耕課程建設,打造科普思政“金課”,為天津市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貢獻師大力量,進一步實現學院在科普教育領域的持續突破與創新。同時,以國家級科普基地——天津師范大學人工智能信創科普教育基地為支撐,持續為青少年提供學習與實訓平臺,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與高質量發展。
照片由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提供
編輯:孟宏發